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前景 >

亿欧黄渊普邀请知乎周源中门对狙_今日关注

2023-06-24 00:03:08    来源:知未科技


(资料图)

这两天互联网圈又出了重量级“大新闻”——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“开撕”知乎创始人周源。黄先是20日在朋友圈痛陈知乎上匿名回答对自己造成的“伤害”,再“预告”不断举报知乎,直到周回应并对知乎做出相应调整。在21日,黄再发公开信,用长文“讨知讨周”,使事件进一步升级。目前,知乎&周源尚未正式接招。

总结一下,黄之所以公开找对方“对线”,原因有三。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:①有人匿名说我花钱买了上海青年五四奖章,花钱买了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录取,这些内容属于诽谤;②匿名回答机制不合理,是不实信息诞生和传播的温床;③给周源发微信反映上述问题,但对方没回(双方认识且都有一定的“咖位”)。

在今天的公开信中,黄又补充了两点:①身为创业者、企业家,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紧盯互联网上关于自己的谣言或不实信息,自然也就无法做到对谣言的精准投诉。②知乎上存在许多关于创业者、企业家的匿名回答,且大多都将之描绘成“坏人”形象,这一状况伤害到了企业家们。

因此,黄提出,知乎作为平台方不能撇清责任,要用实名制+造谣追责机制让造谣的人承担成本(有很多可行的做法)。为了“敦促”知乎/周源做出改变,黄渊普将积极实名举报。

既然是批评知乎的问题,那我们不妨以最低的标准客观审视,也就是使用源于知乎社区的“先问是不是,再谈为什么”逻辑。于是,命题自然显现——匿名回答机制是否有利于谣言的产生、是否催生了谣言。

由于缺乏官方和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,我们确实很难百分百地确定“是”,不过大家可以就自己在知乎冲浪的经验,做出主观判断,即使是孤例也同样具有说服力。就阿知自己的使用经历而言,知乎上的回答让我难辨真假,不论是否匿名。

匿名机制本身也只是技术的一种,无关好坏、善恶,说到底还是看利用的人和怎么用。理论上,其初衷是让回答者免除后顾之忧,畅所欲言,但在具体实践中,该技术历来都是被用歪的典型。比如说红极一时的匿名社交App“秘密”(又名“无秘”),以及各社交应用中曾备受好评的“阅后即焚”功能,起初都是好的,中期就烂得一塌糊涂。

如果我们视角再高一些,互联网注册名不也是一种广义的匿名吗?同样都是匿名的形式,无非存在程度深浅的区别。互联网早期,用户也都是以分享感悟和资源,学习知识与观点的;如今造谣、网暴、抬杠、负能量宣泄等乱象此起彼伏,即使网友深受其害,网络账号实名制的推进工作仍举步维艰。

话又说回来,匿名本无错,乱象起于人。知乎也好,其他互联网平台也罢,其都要面临肃风正气的问题,都要引导和传递积极的价值观,所以重点还是要放在对不同匿名形式的治理上。

所以,黄渊普提出的问题很好,举报也在情理之中,但提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让人无法评价。现在,轮到周源接招了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